手作,這兩個字一直默默地植入在自己的心中,也儘量地落實在個人的生活中…
「雙手,是機器無法取代的溫度」有人是這麼說的。
以往接觸的手作商品不外乎飾品、皮件或咖啡,沒想到北國日本對於食品超脫執著,
把過去手作的溫度遞延到豆菓子上,讓傳統的堅持在舌尖上定出勝負。
青親好,一個陌生的名字,卻也因為「手作」兩個字締結了緣。
「機器PK雙手,終究在舌尖上分輸贏」,文案打動人心,不自覺也想尋味出品味的驚嘆號!
まめ橫丁,來自大阪四十年老經驗的細膩與溫度。
跳躍的豆子,裹上了傳統工序,沾染了孩提的回憶,用雙手傳遞出名為實在的味。
一次收到五包豆菓子,除了精巧的包裝令人驚艷外,
仔細一看,原來每包的內容物都不同,品名更是讓人會心一笑,
がつがつ 、ひらひら、どんどん、あつあつ 、いそいそ,全都是口語的疊字詞,也太可愛了吧!
がつがつ 喀滋喀滋
一開封就聞到很重的米果味,略帶有一點點蟳味棒的味道。
視覺上走橘黃路線,讓人有種溫暖的感覺,特別有一種全黑的豆子讓人很好奇?
咬下一口,海苔味非常濃郁,就像吃了一整片海苔一樣。
外頭有海苔的小豆內裏包花生,很適合抓一把塞進嘴裡,越咀嚼會越香。
橘紅色豆剛咬下去只覺得鹹鹹的,多咀嚼一下竟然有螃蟹味,
什麼!!! 剛剛開封聞到的蟳味棒就是這顆豆來的,抓到兇手了吼~
個人很喜歡這個鹹香味,拿來下酒一定很不賴!!
ひらひら 山海共舞
光聽這名字就知道裡面一定很豐富,果然倒出來仔細一數,總共有九種豆子阿~
橘紅色片是蝦片,吃起來蝦味很重,而且是帶鮮味的那種,沒有蝦味先的那種油蒿味。
米果類的吃起來都很香,口感不會太硬也不會太泡。
外衣有海苔的豆子裏頭包的也是花生,咬下去的瞬間有甜味炸開,有種剎那的驚喜!
橘紅小豆外衣有黑芝麻,吃得時候香氣更重,多了另一分風味。
どんどん 鼕鼕太鼓
看看這個豆菓子的size,果然有打鼓鼕鼕聲的氣勢! 這包豆菓子的尺寸算是五包裡最大滴咧~
米色大丸裡包著較大顆的花生,慢慢咀嚼可以吃到外衣的甜味。
橘色大丸搖一搖有摳囉摳囉的聲音,感覺藏了什麼特別的玩意兒,不過一咬下去發現還是花生,
吃起來多了股醬油味和海苔味。
綠花丸是鹹的口味,帶有淡淡的昆布香氣,味道吃起來甜鹹甜鹹的。
手作豆菓子真得很涮口,一把一把抓著送入口有點欲罷不能,不過吃多了口還是會渴,
正好拿出阿里山手摘珠露茶來試試...
阿里山手摘珠露茶
透明盒包裝沒有過多了花俏,只有簡樸的封條貼紙和茶包上貼紙,大剌剌地秀出茶的名字。
珠露,是清晨在茶葉上遺留的一滴繾綣,引人對茶的無限想像~
採用三角立體茶袋,讓茶枝能夠在熱水洗滌下完全伸展。
熱水注下,烏龍清香氣蒸騰而上,沒有紅茶的蜜香感,只有純粹原葉的甘潤。
金黃色的茶湯讓人生津,入口後的溫潤適合在冬天裡細細品、慢慢啜,
自然的回甘,正好搭配豆菓子,解燥潤喉後繼續一把抓...
あつあつ 微辣山丘
聽名字就知道這包是辣味的豆菓子,不過色彩繽紛的視覺觀感,實在不像會辣的樣子咧...
這豆子上的黑點點不是髒東西,而是黑胡椒! 入口就嚐到胡椒的嗆味,也會有微微的辣感在舌板上滯留。
這顆黃色的豆子吃了很久都吃不出是什麼味道,一種甜甜又辣辣的熟悉感。
連吃了好幾顆才想到,阿~ 是咖哩口味啦!!
一開封就對這個松果造型的豆子很有興趣,咬開來原來是大顆花生,
外衣裹一層焦糖,吃起來有濃郁焦甜味,正好綜合其他豆子的辣嗆感。
いそいそ 吉事花生
這包名字跟日文原意感覺比較搭不上,但取得很吉利,感覺吃完會萬事大吉哩。
內容物很簡單,只有脆餅、花生和腰果;很樸實,很像小時候阿公阿嬤喝茶嗑花生的傳統零嘴。
海苔餅的海苔味不重,但口感非常脆,但又不同於花生和腰果的脆,在口裡展現兩種不同層次的脆度。
這次試吃的手作豆菓子個人相當喜歡,身邊吃過的朋友也都嘴巴停不下來,
只要一開封後最後一定剩不到半包,涮口程度之誇張阿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