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尋古早味一直都是以「食」為主,這次要換個新意,
行腳來到太平古農莊文物館,走入時光隧道,回到五零年代。
位於車籠埔頂坪公園的古農莊文物館,民國74年由莊主張友吉先生成立,
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先民的生活智慧,後來才捐贈給太平區公所。
門前女兒牆前擺滿了一壇壇的酒,象徵過去農民家家戶戶都有私釀酒的習慣,
不過經實際搖晃後,證實這裡的酒罈只是裝飾用囉!
門口兩側有石獅坐鎮,仰頭望天頗有霸氣。
入門後,映入眼簾的竟是古早的牛車,
三合院的建築搭配這台牛車,真的彷彿回到農耕生活阿。
進入展示館前有Q版莊主立牌,莊主阿吉要大家「留住舊物 緬懷當年」,
恩恩~ 小弟也是默默地在執行中哩。
跟著導覽團的腳步,解說員訴說著莊主的故事,
原來這文物館裡有兩樣鎮館之寶:「鋼盔」和「饅頭」!!
原來這鋼盔是莊主當年當兵時所用,不過因為國軍用品不能私用,
因此當時莊主用藤編仿做了一頂做紀念。
饅頭就更誇張了,真的是從莊主民國53年4月18日退伍那天收藏到現在,
這顆饅頭的年齡都比小弟還老啦!!
既為古農莊文物館,當然要有些古農具囉,
展館的右側擺滿了大大小小、長短不一的農具,
還有女主人用來裝便當或點心的竹籃。
木製打榖機雖然已不是第一次看到,但還是很喜歡那歲月在木作上留下的自然痕跡。
展館的另一側則是古物的蒐藏,有那年代小朋友最愛的尪仔標、玻璃彈珠和沙包,
這些簡樸的小物被收納在富歷史的篩、碟、盒內,儼然是現代藝術的一種。
當然也有比較大人款的古物,例如愛國獎券、香菸和火柴盒,
個人不菸不賭,所以對火柴盒比較有興趣,
仔細一看上頭的廣告不是飯店餐廳,就是蒸汽浴,無形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。
生活用品方面自是不可缺少,其中牛橡膠鞋小弟還真是首次開眼界,
那年代務農工作少不了牛的幫忙,所以也替牛兒門設計了款不傷蹄的鞋。
還有肥皂籃旁的無患子,以前的人都是直接摘來洗頭的,天然ㄟ尚好!
水龜也是很妙的一個玩意兒,小時後只有看過橡膠製的水龜,
沒想到在更早以前是用鋁製的哩。
走入正廳,這裡擺設的是以前農家的住家格局。
紅眠床是古時新娘房裡必備單品,有了紅眠床才可以鬧洞房呢。
灶腳李大大小小的阿嚕米鍋具,除了灶上的大竹蒸籠,
最經典的就是菜櫥了,想我小時後也在阿嬤家使用過唷。
正廳另一頭則搭了一座布袋戲臺,正下方還掛著一幅莊主和黃海岱大師的合照,
戲台上哈麥兩齒安穩坐定,他也算是見證了金光布袋戲的傳奇吧。
偏廳內展示了三輛古式腳踏車,就是中間還有手煞車的那種。
另外還有一台藍灰色偉士牌,剛好小弟最近也收了台pk100,特別有感覺。
開襠褲其實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時代產物,用麵粉或奶粉袋剪裁而成,
那年代家家戶戶的小孩可是穿著滿街跑。
把整個中藥舖移入廳內,也是個很有趣的景象,
藥櫃、秤盤、搗藥缽,這些東西在鄉下的中藥舖應該都還看得到吧。
角落邊一台腳踏裁縫車靜靜佇立,光影的投射彷彿時間凍結。
說到古物,黑膠唱機是絕不可缺席的,他承載著人類音樂欣賞史的濫觴,
溫潤的類比聲音比無瑕的數位聲效更加立體而動人,小弟個人也收了兩台哩。
可能小弟本身也愛古物的關係,這趟古文物之旅走下來很有感觸,
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帶來的便利卻冰冷的生活,
不妨退步一下,體驗古早的樸實,也許你我的生活會更有溫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