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五點,冷風迎面撲來,兩個品酒人一路由台中開往二林,為了… 尋找台灣在地珍釀。
清晨六點,呼嘯的風吹開了掩蓋日頭的雲霧,也吹醒了務農的人。
清晨七點,葡萄鮮果欲滴,正是務農人忙碌時候。
第一次走在二林的土地上,感覺這裡有點不一樣,風中帶著一股沁涼,土裡和著淡淡草香。
初冬暖陽升起,隨著務農人的腳步走進了葡萄園,這裡沒有熟悉的Cabernet Sauvignon與Melort,
鐵網下密布著40年以上的老欉,正是「黑后」和「蜜紅」,這兩個陌生名詞竟是台灣本土葡萄品種,
身為品酒人深感汗顏,其實… 大多數的品酒人何嘗不是?
黑后,果小皮厚汁多,當鮮果食用恐不夠塞牙縫,但做為釀酒,務農人可是讚不絕口。
葉片上一瘡瘡的小洞,正是不使用農藥的最佳代表,務農人說:「直接摘下來吃啦!」
輕輕摘下,果皮緊繃著渾圓果肉,出力一擠,紅紫色果液破壁而出,這是屬於台灣紅酒的色澤!
在年輕人外移的趨勢下,偌大葡萄園裡只剩兩名農婦、一輛臺車。
涔涔汗水隨著仰起的頭滾落,油壓剪的反作用力夾得虎口痠、痛、麻,
務農人用這些不為人知的辛苦,換取一箱箱累累結實的紫珍珠,
惟有在席地而坐喝口熱茶的當下,才有機會讓麻痺的雙手稍做喘息。
只是,這些往往不為品酒人所知…
風土,是品酒人追求味覺以外的感官極致。
實際走一趟葡萄園後才知道,其實完全來自於務農人自然耕種的初衷。
除了拔除攀附老欉的藤蔓外,支幹下的雞屎藤、鐵線草任由其生長,不施藥也不拔除。
隨手搓揉,雞屎藤特有的刺鼻味,鐵線草類似中藥材的甘苦味,土壤與野草混合出的潮濕味,
交織出二林黑后特有的風味,也自然形成了發酵後的「風土」。
跟著務農人腳步繼續向前,纍纍紫珍珠轉變為一落落白布袋,這裡是葡萄最高甜度分水嶺─「蜜紅」的故鄉。
「這批的甜度大約18至19!」務農人語帶驕傲地說道。
蜜紅不同於黑后,皮薄多肉,因甜度高而適合做鮮果食用,也因此而包上布袋,為得就是防止天上來的不速之客。
「這些鳥仔很聰明,若不包吼,明阿仔就吃了了啦!」原來,果熟香甜鳥先知。
學著務農人隨手摘一顆塞入嘴,蜜甜感在咬下瞬間由舌尖流竄至整個口腔。甜,已經不足以形容她的美。
我們彷彿是一群尋蜜而來的鳥,在農地間貪婪地摘食這一顆顆入口爆漿的蜜紅,
與自然共生的饗宴,這種甜已凌駕於分數之上。
在二林莫約有近十家酒莊,不過,請先拋開法國城堡莊園的刻板印象。
在這裡,一幢幢的透天厝就是釀製鮮果佳釀的本土酒莊,
沒有歷史悠久的百年古堡加持,卻有傳承三代的釀酒經驗,且多了SGS安全與衛生保障。
採收下來的葡萄經機器去梗破皮後,在高溫殺菌過的不銹鋼桶內,透過流管閥穿過一道道製程,
所有設備透明公開,唯有酒液與空氣隔絕,不添加二氧化硫等化學物,在桶內靜靜熟成為珍釀。
二林的葡萄一年採收夏、冬兩季,因此釀出來的紅酒也分為夏果和冬果;
同一支紅酒,夏果喝得是酒體的清爽,冬果喝得則是酒味的層次。
採用2014年夏果的「陽光真情特級紅酒」,入口後酒液在舌板上快速滑過,酒體相當輕盈,
舌尖滯留黑后葡萄的鮮甜,入喉即是一陣暢快,清爽的止渴感讓人不禁又倒了第二杯。
「陽光真情典藏紅酒」採用2013年冬果,裝瓶前特別在木桶內熟成,因此多了一股木質調香氣,
啜飲一口立即感受到不同於夏果的黏稠感,酒液帶著濃郁果香巴在舌苔上久久不散,
木桶和黑后葡萄發酵轉化貴腐味,在口腔內擴散,入喉後才慢慢釋放鮮果的甘甜尾韻。
在二林,請拋開喝紅酒配紅肉或起司的迷思,其實鮮果釀成的紅酒搭配新鮮水果最對味!
一口櫻桃一口紅酒,櫻桃的香氣加乘了黑后葡萄的甜感,轉化為一股迷人的莓果香甜;
一口紅酒一口櫻桃,黑后葡萄的清爽化解了櫻桃的微酸,形成一顆裹上糖衣的蜜櫻桃。
紅酒是否為真的鮮果釀製?薄薄的衛生紙就能解答!
把酒液輕滴一兩滴在衛生紙上,當酒液在紙上擴散成一抹淡淡的紫紅色,而外圍則呈現一圈透明,
這就是百分百鮮果釀製的證明,也是台灣本土二林葡萄的驕傲!
有人說,二林是台灣的波爾多!
其實,地理環境不盡相同,無需擺在天平兩端比較,孰優孰劣,就由品酒人來判斷吧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