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謝宅,隱匿於保安路附近,沒有招牌,沒有指標;
只有一縷淡淡的老宅幽香引領我來到它面前。
烈日當頭,由屋頂竄出的綠傘,頂不住炙熱,晒得謝宅一身淋漓。
還好,細木樁規矩地排排站,形成一片能呼吸的遮罩。
宿者,多少也能降點溫。
人行磚上的「停」;
是告知用路人注意來車,也是提醒過路人停下欣賞老宅美。
老宅美在哪?在門前木作信箱;
在花圃清新小白花;
在前門頂上照亮家門的小黃燈;
更在木門框與尼龍紗網的無言默契。
無法入內住上一宿,期望由陽台外與鐵花內窺得一絲端倪。
若隱若現,才最叫人心癢癢。
有限的花圃內,擠出一朵花開。其餘,則已化做地上點點花葬。
鐵馬上了黑漆,掛上鈴鐺,架上木箱;
日式風與老宅魂當街對望,卻互不抵觸。
老宅間的巷弄,是一種有趣的類迷宮。
這頭到那端,非直線,有點曲折,似乎也在說人生故事。
巷弄間不只有謝宅,左鄰右舍皆是老宅,但幾乎都是自家住宅。
旅行的人不應擅入打擾,我也只輕輕地按下快門。
巷弄內的椅子,是供人休憩? 是佔位停車? 卻已默默地成為裝置藝術。
而謝宅對面的鐵網,竟是厝邊晾衣的所在!
老宅欣力和居家瑣事自然地共生,這才是生活。
欣力不應該只是標新立異。
經過老巷弄要 慢,因要注意行人與來車;
欣賞老宅更要 慢,因要調整步調去沉澱,去感受。
衷心感謝,謝宅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