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魚夫的書上,第一次知道台南電影書院這地方,
前身為台南放送局,現由台南藝大代為管理,負責推廣維護「影像」文化。
座落在大南門城公園內的書院,似乎沒有庇蔭的光環,卻也顯得清幽。
喜歡無人打擾的愜意,放空自己再進入一個空間,
心 比較自在。
1F展示櫃內擺放8毫米影片的相關器材,放映機、看片機、剪片機、膠紙,每樣都走精巧路線。
不曾參與過8毫米影片的風華盛世,記憶中只有電影"8mm"的人性變態與扭曲,
莫名的衝突連自己心都揪了一下。
拐入另一間展示廳,電影院裡的大型放映機如門神般;
左右護法,沒有金光護體,只有對著空氣投射歷史的孤寂。
膠片捲入放映盤,小時候廟口看電影的回憶再度湧現。
那是一包乖乖才5塊的年代,搭配膠片放映的喀啦聲邊喝維他露P,
什麼蚊子飛蟲,才沒在鳥他!
牆面上貼滿西洋老片的海報,James Dean的養子不教誰之過、Clark Gable的亂世佳人......
太多的經典還在自己的清單內,是該好好找個時間回顧他們了!
踏上洗石子樓梯,樓梯間掛了鄭有傑的「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」海報。
還記得是在澳洲看了這部劇,爆炸是一種情緒累積到頂點的發洩,
鄭導用聳動的標題和細膩的手法敘述時下青少年的校園生活,確實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抽離情緒,2F走廊邊成排的日式木窗框令人心曠神怡,
片片半開的窗扉,如同層層封解的心結,一陣風吹來,好不暢快。
窗外雖沒有藍天,但有大南門公園的綠蔭,與日式黑屋瓦隔空叫囂。
其實,彼此都是歷史的指標。
走廊盡頭是一間日式塌塌米貴賓室,必須拖鞋才能入內。
方正格局再搭配四周的紅色絨布椅,貴賓室在典雅中不失氣派。
個人最喜歡那圓形氣窗,崁上幾何圖式的窗花,老宅的原味立現。
天花板上崁入各家日式商行的木牌,是裝飾? 是紀念?
總之,逝去的歷史已融入老宅魂,這是無庸置疑的絕配。
另一端廳室內,就屬八角形的木窗最吸睛,
大面積的透明玻璃將光引入室,課桌椅無不容光煥發起來。
推窗向外望,大南城門更是近在咫尺。
人畢竟還是感官的動物,視覺影像總是較容易在大腦擠出縐摺。
膠片、磁帶、雷射光碟、DVD,這些一路陪我們走來的影像載體,無聲地伴隨年齡增長而烙下影像記憶。
這些富有歷史意義的載體需要被保留、被尊重、被重新欣賞,甚至被重新轉載數位化。
老物的價值,是在那永不磨滅的曾經啊!